健康护理
维生素D如何补充才正确?
2020-07-09 10:05  浏览:309
       在众多的营养素中,维生素的种类可是真不少,在这些维生素中维生素D可是与我们补充钙元素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正确补充维生素D的正确方法。

       “钙缺乏”一直是我国儿科领域热议的课题,有关钙缺乏、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的诊断、治疗等方面也一直争论不休。近期随着欧美国家对人群维生素D缺乏研究的兴起,我国的相关报道也明显增加。然而,由于缺少简便、可靠的判断人体钙营养的生物学指标,目前我国总体缺乏有效的流行病学资料,以便于全面了解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以及钙营养的状况。

中国儿童维生素D普遍摄取不足

维生素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较低,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也极低,人体维生素D的获得主要依靠紫外线照射,激发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由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人体是否能通过紫外线照射,安全并获得足量所需要的维生素D受到了质疑。

血清水平被认为是反映人体维生素D 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随着临床检测技术水平提高,血清25-(OH)D检测的准确性已大大提高,国内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血清25-(OH)D水平报道逐渐出现,并反映了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较婴幼儿严重的情况,而北方地区缺乏则比南方更严重。

应增加来自奶制品的钙摄入

由于缺乏判断人体钙营养状况的简便、敏感、有效的指标,因此有关人体钙营养状况的判断,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对不同人群膳食钙摄入的调查。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膳食钙摄入的情况,比较具有权威性的数据是2002年获得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在这一项调查中,研究者采用24小时回顾食物摄入记录的方式,连续调查3天,并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获得了我国不同年龄人群钙膳食摄入情况。结果发现:2~17岁儿童青少年钙摄入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男性的钙摄入量略高于女性,但总体处于低水平;城市儿童钙摄入量则高于农村同年龄儿童。

同时该调查发现,中国居民钙的主要来源是蔬菜、豆类及其制品,分别占总钙量的35.2%和13.9%;而来源于奶及其制品的钙仅占总钙量的4.3%。从总体数据来看,来自奶及其制品的钙摄入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健康发育的关键

当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时,会严重影响钙代谢,早期以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如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出现骨骼发育状况的改变,如出牙晚、囟门迟闭、颅缝发软、方颅、按压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现肋骨“串珠”、肋缘外翻、“鸡胸”及脊柱侧弯、龟背等,四肢出现“手镯”、“足镯”、X型腿、O型腿等改变。这些病症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出现明显的症状,机体抵抗力已经降低,易并发肺炎、腹泻等疾病。

维生素D是维持身体钙质和磷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小儿血液中钙质不够,可使骨骼组织变软而患软骨病,尤其是儿童在发育期,如果骨骼不能充分钙化,加上自身的负担,骨骼就会变形。给小儿补充适当的维生素D,可以使食物中的钙进入血液,加强骨骼的钙化,使骨骼变硬,能够防治软骨病。如果缺少维生素D,即使吃了含钙食物,身体也无法吸收利用。

婴幼儿最好加服钙剂和维生素

由于我国膳食结构的影响,从食物中摄取的钙不足。因此,除母乳喂养儿外,在服用维生素D的同时要同时服用钙剂。目前市场上婴儿钙剂品种很多,其钙元素的含量亦相差很大,如碳酸钙的含钙量达40%,氯化钙的含钙量为27%,而葡萄糖酸钙的含钙量只有9%。选用钙剂时宜选易溶解、含钙元素高及使用方便的剂型。

新生儿期2周后,每日服用维生素D400单位,早产儿及双胎儿其用量在前3个月内应加倍,即每日800单位,以后改为每日400单位。新生儿满月后,应当到户外适当晒太阳,并且给予服用维生素D制剂,每日400~800单位,并适当服用钙片;也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D注射液,每次15万单位,可以供给4个月的需要,每隔4~6个月再注射1次。口服与注射均有防治软骨病的作用。儿童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食物趋于多样化,一般不易发生佝偻病,故不需加服维生素D。

每种营养素都有自己的使命,而不向的营养素之间其实也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正确的补充各种营养素可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