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CT机、核磁共振仪,小到心脏支架、人工晶体,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医疗仪器设备产业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4月10日记者了解到,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优化我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高端化、高品质产业园区,打造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背景】中低端突围 瞄准高端化集群化
驼人集团研发出我省首台国产血液透析机,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翔宇医疗生产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可自动对诊前和诊后参数进行加权评估计算,实现大数据分析;安图生物研发的“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为临床微生物快速精准鉴定提供了“河南造”高端产品……
河南作为国内重要的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近年来培育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医疗仪器设备领军企业。但总体上看,我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存在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
为破解“卡脖子”难题,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省委、省政府将医疗仪器设备产业纳入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体系,聚焦“四高四争先”,瞄准高端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高效诊断产品等医疗仪器设备细分领域,规划布局若干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
“未来,我省将加快在医疗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等方面的全面突破,优化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将首创、填补空白、解决‘卡脖子’难题设定为发展的关键词。”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布局】“一区一园一主业” 七园协同错位发展
聚焦我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按照企业集聚度高、增长潜力大、配套条件好的原则,《方案》明确,将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7个专业化、高端化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构建“一区一园一主业”的协同错位发展格局。
这7个产业园区分别为:航空港区国际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郑州经开区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郑州高新区数字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新乡市特色治疗设备及高值医用耗材产业园区、安阳市智能康复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商丘市智慧医疗及康复设备产业园区、信阳市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园区。
我省明确了各园区功能定位、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引导企业和相关资源向园区集聚,防止遍地开花。
【任务】八项举措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方案》从空间保障、搭建平台、数智融合、产业聚链、招商引资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我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突出需求牵引,完善软硬环境。结合医疗仪器企业对载体空间和配套服务的特殊需求,提出打造“孵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梯级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一站四中心四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立“平台公司+运营公司”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各类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打造一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强化创新引领,构建产业生态。紧跟医疗仪器科技变革趋势,坚持依靠创新链带动做强产业链,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围绕医工协同创新、数智赋能发展、创新示范应用、产业链群集聚等方面提出建设任务,推动医疗仪器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培育壮大医疗仪器设备产业,离不开政策“组合拳”的全方位护航。根据《方案》,我省将聚焦医疗仪器设备产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生产落地、入院应用等关键环节,做好全流程服务指导,加大财政、金融、用地、人才、审批和产品推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实行研审联动、研检联动、优先审评审批,优化特别审查程序,压缩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时限50%,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产品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等。(河南日报记者 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