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在北京签订《京津冀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首批选定心内血管支架类等六大类医用耗材。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进口支架价格大概会下降16%以上,国产支架降幅也能达到14%,首批选定的这六大类的价格都会有大幅度下降。
还有哪些医用耗材会被列入首批联合采购?联合采购的具体实施办法是什么?
协议明确提出,此次联合采购的核心是“量价挂钩,与医用耗材生产企业直接谈判”。
这意味着,京、津、冀三地,结合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医用耗材需求,要与包括心脏药物支架、心脏起搏器和人工关节等医用耗材的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价格谈判,最大限度挤压过去多级、多地代理商介入省级招标造成的“价格水分”。
联合采购从这六大类产品开始
按照《京津冀公立医院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方案》要求,2017年内,三地将完成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一期开发建设,启动集中采购工作。未来,10大类40多万种医用耗材有望通过这一平台完成集中采购。
第一批选定心内血管支架类、心脏节律管理类、防粘连类、止血类、人工关节类和吻合器类六大类医用耗材,分别采用竞价、议价等不同的集中采购方式,分批分类开展集中采购工作,最终形成京津冀三地统一的产品成交价格,采购结果在京津冀三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内共同执行,并且实现采购目录中的全部品种网上采购。
“量价挂钩”——“五统一、一集中”,为患者减轻就医负担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方来英说,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将坚持网上集中采购方向,遵循价格联动、公开透明原则,采取招生产企业、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综合监管等措施,坚持“五统一、一集中”,即“统一搭建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统一组建医用耗材评审专家库、统一遴选医用耗材采购目录、统一规范医用耗材资质审核标准、统一形成医用耗材价格体系,最后集中组织评审”,实现“一个平台、信息共享、结果共用”。
“结合京津冀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用耗材使用总量可以推断,京津冀启动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对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降低京津冀地区的医疗服务成本,进而降低医疗服务费用,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毛羽介绍。
据了解,该平台一期建设将于2017年1月完成。下一步,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还将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加强采购全过程综合监管,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不断总结采购经验,探索其他类别医用耗材的联合采购。
同步,今年6月成立的京津冀药品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工作小组也将继续开展工作,积极协调各地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助力,密切配合,强化对采购主体和采购全过程的综合监管。
无论是从地区经济实力,还是从医疗器械市场容量来看,京津冀地区的耗材采购实力都将不容小觑。因此,三地实行耗材联合采购后,耗材降价以成为必然。而到底其威力有多大,会促成多大程度的降价呢?我们拭目以待!
整理自央视网、健康北京、中国医械采购公共服务平台
来源:中国医疗科技网(微信号 top-tr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