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区域  脉动真空灭菌器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化  医院  招标  标识  CA认证  导视  标志 

基于医联体的医学影像云平台实践

   日期:2017-12-18     浏览:175    
核心提示:发布日期:2017-12-18 通过搭建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由医联体中心医院向联合体内的医疗

发布日期:2017-12-18

通过搭建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由医联体中心医院向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影像数据和应用服务。实现航天中心医院医联体内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和诊疗过程的协同。

2016年7月18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2016-2017年度的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指出在中央“互联网+”健康医疗应用的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框架下,各区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强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和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工作,结合实际落实就医卡融合标准工作,为实现实名就诊、双向转诊奠定基础。在此背景下航天中心医院实施应用影像云平台,与区域内具备影像数据上传条件的医联体下级医院联接,搭建北京海淀区西南部医联体影像云平台。启动就诊信息标准化采集工作,实现诊疗信息数据资源在医联体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共享或跨院调取。

1、医学影像云平台业务过程

医学影像云平台是指基于网络平台,建立跨医院和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平台,为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提供医学影像数据和应用服务,实现医联体内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和诊疗过程的协同。

1.1 航天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简介 航天中心医院为北京市九家试点医院之一,北京市海淀区西南部医联体(即航天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医院和牵头单位,联合海淀区西南部区域内12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按照《北京市海淀区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责任书》的工作要求,西南部医联体成员单位根据自身特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各单位运行情况、更具特色、更加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区域性医疗资源一体化有效模式,逐步形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首诊在社区、慢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的新型诊疗秩序。

1.2 医学影像云平台业务流程 基于医联体机构之间的转诊关系,组建以医联体内核心医院为中心的医学影像云平台模式。其主要模式有两种,第一种,由基层医疗机构发起疑难病历的影像会诊,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会诊阅片,提交会诊意见;第二种,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部影像数据上传平台,每天由中心医院医师进行阅片审核,主要对影像报告进行审核,避免误诊、漏诊。

当需要会诊或审核阅片时,前置端采集得到患者数据后,通过加密通道将数据上传至影像云平台。云端执行对数据的存储、预处理以及高级后处理任务,处理后的患者数据通过加密通道,被推送至医生的阅片终端。报告数据由医生在移动应用内阅片产生,并通过加密通道提交至影像云平台,云端对报告进行服务流程管理,形成最终报告后,经加密通道推送至影像中心前置端,再由前置端对接院内已有的HIS/PACS等报告系统,详见图1。

 

图1 功能场景

2、医学影像云平台的业务架构

从整体结构上,系统包括影像中心前置端、影像云端以及移动影像诊断终端三个部分,三个部分通过互联网连接成一个整体,数据在这三端进行无缝、高速、安全传输。由于影像云技术的应用以及阅片方式的移动化,使医生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束缚,更加便捷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可控的服务。

2.1 医学影像云平台系统架构 医学影像云平台框架主要由展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基础建设层组成。其中展示层包括医生入口 、审核医生入口、管理入口;业务层由影像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服务管理、移动影像诊断软件、医学影像系统、医学图像存储组成;影像平台数据层主要是成员医疗机构影像数据仓库和中心医院影像数据仓库;基础建设层通过公有云或私有云进行数据交换及业务协同,详见图2。

图2 航天中心医院影像平台框架

2.2 功能介绍

2.2.1 影像采集 影像数据采集系统负责从PACS或医疗设备中采集医学影像数据,并上传到云端数据库中。医生在移动诊断平台中可以调阅某个患者的医学影像,从而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影像数据采集系统提供符合DICOM3.0接口标准的接口软件,可以和支持DICOM传输协议的PACS系统或者医疗设备进行数据对接。影像数据采集软件采用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协议在前置服务器和云服务器之间进行安全数据连接,使用128bit密钥,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数据的安全传输。

2.2.2 移动影像诊断 平台可由pc、ipad或手机运行搭载,打破阅片诊断的物理距离,实现影像诊断的便捷、移动化。

2.2.3 阅片工具 阅片系统主要包括2D阅片、图像对比、图像融合显示、三维图像显示、生成影像报告等模块。通用的影像阅片工具,包括图像缩放、平移、窗宽窗位调整、各种ROI测量工具等。将两个以上的图像序列进行对比显示。同步滚动图像的显示位置,同步更新窗宽窗位、放大倍数、显示位置等图像显示参数。支持PET/CT的融合显示,以及CT/MR的融合显示等,详见图3。

图3 阅片工具一览

2.2.4 影像报告库 在医生报告系统中搭载了海量专业影像报告模板,可针对影像所见调取报告的文字模板。规范诊断术语的标准化、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2.3 阅片流程 为保证阅片服务质量,系统梳理了一套基于角色的服务流程,该流程将医生分为三个角色,分别是分发医生、读片医生和审核医生,由影像云驱动和管理整个流程。

图4 医生阅片流程

3、应用效果

3.1 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短缺及影像诊断能力薄弱等问题 基层医疗影像人才缺乏是当前医联体体系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在我院实施的4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人员数量上严重短缺,甚至出现有设备无专业技术人员的现象。从技术水平看,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影像诊断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影像云平台通过远程高质量的阅片会诊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3.2 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让其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有效解决患者医院间奔波,片子数量不完整等问题。影像平台采用完整数据的实时上传下载,患者可在下级医院不用奔波就能得到上级医院的诊断报告。

3.3 促进医联体机构间的密切合作,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在平台上线前走访5家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都表示迫切希望建立远程影像诊断支撑。希望上级医院增加对基层机构培训,帮助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云平台的使用,医联体间经常发起相互的会诊申请,影像专业人员通过显示病历进行交流。影像数据的永久保存还提供了良好的追溯学习机制。

4、总结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医疗过程的协同,是均衡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远程影像协作诊断具有临床价值高、诊断难度大、基层医院迫切需要、DICOM标准稳定成熟、通过共享与协作可大幅度降低医疗费用等特点,是医联体医疗协作中最具临床价值的应用。因此,航天中心医院构建基于医联体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开展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影像转诊、虚拟影像专科、远程教学、典型病例查询、图像内容检索等服务,实现区域内影像设备及影像诊断专家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协作,对于均衡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提高影像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2017年第11期,作者及单位:李甜甜 马瑞 钱雅君,航天中心医院信息处

来源:中国数字医学(微信号 jcdm2006)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幸会,有你~  |  会员服务一览表  |  匠心商学院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59医疗器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400633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90946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19-0004 (豫)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51号

提示:本网站信息仅供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使用,本平台上的提供的信息展示查询和搜索服务,旨为方便医械行业同仁,招商项目和投资合作有风险需谨慎,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