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1-09
林女士上班时突然接到家里老人打来的电话,原来两岁多的女儿喝完奶粉吐了,额头烫烫的。
挂了电话,她赶紧用手机进入“美丽厦门·智慧健康”微信公众号,点击“健康服务”-“预约导诊”-“儿科智能导诊”-“急诊”,页面显示离家最近的中山医院儿科急诊候诊人数近20人,预计等待时间59分钟,距离差不多的第一医院候诊人数多达43个,市妇幼保健院相对较少,候诊13人,预计等待29分钟。
她赶紧电话通知老人,打车到市妇幼保健院就医。过了一会,老人告诉她,到医院没多久就看完病开了药,医生交代3天后再到医院复查。
于是,林女士再次进入微信公众号,通过“儿科智能导诊”平台预约了该院3天后的儿科门诊,并提前向单位请了假。
“以前带孩子看病,到了医院经常要排队等个把小时,家长和孩子都焦虑烦躁。现在,足不出户打开手机就知道每家医院的门诊号剩多少、可以预约的就诊时段、急诊候诊人数、预计等待时间,就连儿科病区空床数都一目了然。”林女士说,“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做父母的心中有数,可以合理安排就诊,太方便了。”
近年来,厦门市卫生计生系统在医疗健康信息化惠民便民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信息化共享医疗服务居全国领先水平。
2017年,针对产科、儿科这两个覆盖面广又相对薄弱的环节,市卫生计生委优化存量利用,积极开展“互联网+健康”服务,建成智能化产科服务平台,并在全国首创儿科智能导诊平台,显著缓解了本市居民产科、儿科就医难问题。
智慧医疗便民惠民
厦门市智慧医疗起步较早,近几年收获了累累硕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是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典范样本,目前已为全市95%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康医疗云”平台,承载了各项区域核心应用系统及6个市属医院的信息系统,大幅减少信息化软硬件投入和运维成本;利用“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医疗流程,优化医疗服务,建立了全市门诊统一预约平台、厦门市医疗统一支付平台;开发手机App“厦门i健康”,实现在线完成家庭签约、随访、咨询、慢性病病人长处方的续方、医保卡远程脱卡支付以及药品第三方配送到家等,结合厦门医保移动结算功能,为群众提供一个覆盖全市医疗机构的就医充值和缴费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等。随着智慧医疗不断取得新成果,百姓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看病更加方便快捷了。
打造智能平台,产科儿科大提速
2017年,厦门市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再推两大新举措。
一是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优化妇幼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建成智能化产科服务平台。2017年4月通过改造提升厦门市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将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及社会资本三级医院的产科床位资源统筹管理起来,建立从社区至医院衔接产检、预约床位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出“有孕早建卡、免费做产检、床位有保障”,引导本地常住人口孕妇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建卡、免费产检,并实时了解哪些医院产科床位可约,避免“扎堆”到个别大医院。外地来厦孕妇自孕28周起也可预约床位。
新流程自2017年4月12日运行至今,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孕产妇建卡44436人,为29978名孕产妇预约确认了床位,其中常住孕妇占比达93.3%,社区早建卡率达92.3%,实现了“三赢”: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孕妇建卡产检预约床位一条龙服务有保障得到真正实惠,大医院门诊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二是建立儿科智能导诊平台。患儿一生病,家长们习惯性地挤向大医院,一些医院儿科人满为患,而有些医院儿科人数寥寥无几。为此,市卫生计生委首创儿科智能平台,整合儿科资源,将儿科门急诊等候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公布,让患者实时、动态地了解各机构儿科门急诊的就诊人数、等候时间及空余床位,引导患者有效利用儿科资源就诊,缩短等候时间。目前厦门市儿科平均等候时间大幅度下降,深受广大家长好评。
同时,厦门市正在建设儿科智能分级诊疗服务平台,提供儿科智能辅助诊疗服务,建立儿科分级诊疗体系,缓解三级医院儿科就诊压力,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到基层就诊。
不断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厦门市将继续实施智慧健康工程,进一步深化信息惠民:不断创新“互联网+健康”服务模式,助推医改、分级诊疗和家庭签约服务,促进智慧健康管理,方便社区居民就医;建立全市统一的应用平台,推广可穿戴设备、手机App等;加强卫生计生信息系统的整合,建设新一代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水平;建设智能远程诊疗服务平台,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孵化一批创新应用企业,助力健康医疗产业发展,提升厦门市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水平。
今年将新增3930张床位
厦门市加快扩增卫生资源总量,重点补强岛外、新建城区和基层卫生资源
卫生资源总量不足是制约厦门市医学发展的一块短板。截至去年8月底,厦门市实际开放床位15603张,比上一年同期增加664张,千人均床位数提高到3.98张,但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与国家标准和“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末千人均床位数6张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厦门市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均衡、利用不够充分与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岛内及各区主城区,岛外和新建城区相对薄弱。
2017年,厦门市加快卫生资源总量扩增。复旦中山厦门医院8月开业,新增床位800张。推进翔安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新址项目、厦门眼科中心新址项目、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综合大楼暨院区综合改造工程、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急诊综合楼项目等6个市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完成序时计划的109%。同时抓紧集美新城医院、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集美分院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项目,包括殿前、开元、梧村、同安工业集中区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江头街道圆山社区服务站、湖里街道兴华社区服务站、金山街道金湖社区服务站等,项目进展顺利。
2018年,厦门市将进一步加快扩充床位资源,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项目有:翔安医院、市心血管病医院新址、弘爱医院和厦门眼科中心新址、市第三医院三期扩建项目,预计可新增床位3930张,将较大幅度提升厦门市医疗资源总量。
“十三五”末将建成投用的项目有:第一医院内科楼项目、中山医院门急诊楼项目。同时,推进谋划市中医院二期扩建工程、海沧区妇幼保健院工程、翔安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项目的建设。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新建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补强基层卫生资源。
来源:厦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