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12-02
11月30日中午,在上海去往杭州的高铁上,火车刚刚启动,就听到喇叭突然响起:“紧急求助,列车上有没有医生……”
此时,正前往杭州参加海医会呼吸专委会会议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詹庆元教授坐在隔壁车厢,听到喇叭通知后,他急忙赶过去。原来,是一名中年男子突然没有了意识和呼吸,他面如土色,脉搏停止。
据这名患者旁边的旅客说,患者突然头一歪,靠在他身上一动不动。他感到不对劲,连忙呼喊列车员。
詹庆元教授和另一名医生、几位旅客一起把患者抬到列车厢连接处宽敞的地方。一个小伙子说:我有急救证!
不需要太多思考,大家开始分工对患者施救。两名小伙子轮流进行胸外按压,詹庆元教授负责口对口呼气……两轮下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由于患者血压不稳定,为了让患者能够得到进一步治疗,列车员联系了120救护车。列车在嘉兴附近紧急停车,在120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患者被送往附近的医院。
高铁上的急救条件有待完善
詹庆元教授在朋友圈发布该消息并感慨:“高铁上的急救条件有待完善。”引发医务界朋友的共鸣。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刘双教授近期出行时曾在飞机上遇到一位韩国人发病,还在高铁上遇到一位女乘客发病,她留言表示:“出门在外经常能遇到找医生的场景。高铁和飞机的急救设备都应改进了。飞机上测血压还用袖带式水银血压计,在轰鸣的飞机噪音中听诊器什么都听不见。希望2020年两会可以有代表委员作为提案议案提出。”
心肺复苏应成为国民“本能”
《医师报》记者在第一时间联系詹庆元教授,他告诉记者:
首先,载着数百人的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旅客心脏骤停的情况时有发生,应常备自动除颤仪(AED)和简易呼吸器。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而言,最佳抢救时间是“黄金4分钟”,AED无疑是最方便快捷的医疗设备;对专业人员而言,简易呼吸器比人工口对口呼吸的效果更好。
其次,应对所有列车员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而不是在遇到紧急状况下只会呼喊医生。心肺复苏应成为列车员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和技能。
再次,心肺复苏列入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像掌握遇到火灾逃生的技能一样,成为国民“本能”。让所有人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地下遇到心脏骤停患者,都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此外,刘双教授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出门还是要自备一点急救药。
记者手记:
载着数百人的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旅客心脏骤停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许能够在第一时间呼喊“医生”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正如专家所说,列车员或者周围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立刻施救。
在此基础上,急救设备尤为重要。早几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吸尿”救人的张红医生,在缺少相应设备的情况下帮助飞机上一名急性尿潴留、生命受到威胁的老人导尿成功,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我们仍不能忽视用嘴吸尿所带来的感染高风险。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似自动除颤仪、电子血压计、产包等医疗器械应是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必备急救设备,而且这些仪器设备的费用并不太高。为了让旅客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也为了避免给挺身而出的医生等施救之人带来不必要的风险,铁路、航空等相关部门,是时候更新急救设备了!
来源:医师报